全球MCU市場危機給國內廠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盡管目前國內的MCU廠商已經具備生產32位MCU的技術能力,但是比起國外MCU微控制器大廠,國內廠商在工藝節點、內核、存儲器容量、主頻速度、可靠性、連接性等方面的綜合實力仍然較弱。這也導致了國產MCU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足。目前國產MCU產品總市場占有率不足5%。
在產能緊缺時期,誰能更加及時地出貨供給客戶,誰就能更多地搶占市場,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國內MCU廠商。對本土MCU廠商來說,此次危機也是一次搶占市場的良機。然而目前國內MCU廠商同樣面臨著供貨困難、封測廠代工價格大幅調漲等問題。因此此次全球MCU市場危機不僅給國際MCU大廠制造了“麻煩”,也給國內廠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MCU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企業缺乏良性互動。
業內人士表示MCU行業出現斷貨這一現象,也體現了國內廠商不具備及時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要想對市場情況有精準的預判能力,MCU產業鏈上下游的各企業需要密切聯系、及時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提前預判市場危機,并提前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可見此次危機也體現出國內MCU上下游供應鏈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銜接,因此導致了溝通不暢的現象和對市場風險把握不到位的情況。
長時間以來的芯片供應商都很被動,很難與上下游企業進行良性的互動。例如芯片廠商經常遇到被客戶拖欠款項的問題,這導致芯片廠商有時難以提前拿到資金并提前備貨,因此這些廠商很容易被種種突發情況打得措手不及。這一次的市場危機影響到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個環節,光靠芯片廠商單方面的努力不足以幫助整個產業順利擺脫困境,實現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還需要上下游廠商進行深度溝通和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