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單片機的工作原理MCU的工作原理是逐條執行預存指令的過程,不同類型的單片機有不同的指令系統。為了讓一個單片功能自動完成某項具體任務,必須將所要解決的問題編成一系列的指令,并且這些指令必須是由一個單獨的函數來識別和執行的,這樣一系列指令的集合就變成了程序,這些程序需要預先儲存在有存儲能力的存儲器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存。
由于程序是按順序執行的,因此程序中的指令也是一條條地存儲,MCU在執行程序時要將這些指令逐個提取并執行,必須擁有能夠跟蹤指令所在存儲單元的功能,這個部分就是程序計數器PC(包括CPU在內),當程序開始運行時,PC將會被分配到程序中每一條指令的存儲單元,并一一執行該項指令,PC中的內容自動增加,增加量由這個指令長度決定,每一條都指向下一條指令的起始地址,保證指令順序執行。
內核架構是影響MCU性能的一個關鍵要素,更優秀的運算單元需要更先進的內核架構。十幾年前,各大MCU廠商均采用各自的內核,如瑞薩采用RX內核,飛思卡爾采用PowerPC,微芯采用PIC,Atmel采用AVR。隨著ARM推出Cortex-M架構并開展了獨特的開創IP授權的模式,以其軟件代碼的共享和高兼容性、高密度指令集等特點,現已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