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MCU報價開始雪崩據臺媒報道,半導體芯片砍單降價風暴擴大,先前價格相對硬挺、供不應求的微控制器單片機(MCU)開始出現報價雪崩潮,尤以臺廠鎖定的消費型應用價格壓力最大,大陸市場更傳出全球前五大MCU廠產品價格腰斬的消息,新唐、盛群、松翰等業者后市承壓。
MCU成為繼驅動IC、部分電源管理IC與CIS圖像傳感器市況反轉之后,又一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透露半導體市場供不應求盛況快速退燒,原本狂缺的芯片在客戶端重復下單后,近期受通膨、戰爭、升息等壓力導致需求不如預期,開始大刀砍庫存、降價出清。
去年全球大鬧芯片荒,MCU也是當紅炸子雞,推升相關廠商營運同步改寫新猷。臺灣單片機龍頭新唐去年獲利暴增逾5.5倍,每股純益7.27元;盛群獲利逼近倍增,每股純益9.04元;松翰也繳出每股純益8.71元的新高佳績,隨著市況反轉,臺廠將面臨獲利衰退窘境。
近期大陸市場傳出,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儀等國際一線MCU廠報價嚴重下滑。陸媒更披露,意法半導體有通用型MCU價格從3月的人民幣70元大砍至現階段的人民幣32元;也有原本報價人民幣百元以上的MCU滑落至二位數價位,引發關注。
陸媒報導,通用型MCU廠去年基本上都向客戶調漲一至二次價格,隨著全球大環境變化快,在通膨、升息、終端需求降溫等因素干擾下,現階段客戶、通路商等庫存水位皆高,導致通用型MCU價格開始下滑。
供應鏈透露,伺服器、車用及工控MCU市場續強,高階產品價格仍相對硬挺,不過,臺灣MCU廠主要都是以消費型產品應用為主,難逃此波庫存調整導致的砍單與價格修正壓力。
臺灣MCU廠透露,大陸市場需求確實放緩,MCU領域以消費性為主的家電產品受影響程度大,因此該公司也因應客戶要求,根據個案與客戶商討價格調整,目前平均降幅約在一成內,尚未回到疫情前的起漲價位。 |